049.ONE

 

049.ONE

🎦👛📌     

049.ONE

“有两次‘臭水’炸开溅到我头发上了,班里一股发酵的味道,特别恶心。”湖南长沙某中学初三学生蒋莎莎告诉记者,从这个学期开始,班上陆续有同学“养臭水”,就像“液体宠物”,有十几名男生都热衷这个“爱好”。“他们‘养臭水’,可能是出于好玩,但我一点都不觉得有趣,周围同学也很讨厌这种行为。”蒋莎莎说,班主任已经抓过好几次“现行”,但因制作门槛很低,瓶子被扔掉后,没多久又有新的“臭水”出现,这让她苦恼又生气,只能“躲着走”。

在她看来049.ONE,学生“养臭水”的动机基本出于3种:一是好奇心。瓶子里的化学反应是未知的,材料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、到底能臭到什么程度、会不会因此发酵爆炸,都能勾起孩子的好奇。在某社交平台上,很多学生甚至会晒出自己的“臭水配料表”,比较谁的“臭水”更有创意、气味更臭。二是想获得别人的关注。在她的班上,“养臭水”的学生大多成绩一般,“当同学围着问‘臭水’做法时,他会感到存在感和满足感。这也算是一种审丑心理,为博他人眼球,就不顾安全隐患”。三是恶作剧心理。“想让老师出丑,想在班上出名,期待着‘臭水’爆炸的一刻‘惊艳’全场”。

四川发现(重庆)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李微律师强调,“学生如因‘养臭水’在学校对他人造成伤害,根据不同情况和年龄,家长、学校和学生都有可能单独或共同承担责任:8周岁以下学生,无民事行为能力,学校的监管义务和责任比较重;8-16周岁阶段,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,如出现问题049.ONE,视情况由监护人承担主要责任;如超过16周岁,就是完全民事和刑事责任能力人,在这个阶段如果造成比较重大的伤害,就有可能涉嫌刑事犯罪,学生自己也要依法承担刑事责任。”

郭云凌认为,学生对“臭水”的热衷也可能出于对化学发酵反应的好奇,但这份好奇应得到正确的引导,例如,可以带领学生做发酵实验,告知发酵有风险。网络平台也要负起引导责任,对相关视频作下架处理或作安全提示。要向学生强调,探索世界的同时也要保障自身和他人的安全,对于化学和未知领域的观察探索应安放在更为科学合理的场所。(文中受访学生为化名)

⛰(撰稿:汪杰琳)

本文来自网友发表,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,如存在侵权问题,请与本网站联系。未经本平台授权,严禁转载!
展开
支持楼主

43人支持

阅读原文阅读 204回复 6
举报
    全部评论
    • 默认
    • 最新
    • 楼主
    • 裘倩爽♳LV8六年级
      2楼
      八月人民好书榜 | 秋凉心静好读书| 秋凉心静好读书🎈
      2024/06/16   来自秦皇岛
      3回复
    • 🎫张良华LV8大学四年级
      3楼
      中国女排世界排名上升到第六位♦
      2024/06/16   来自吴江
      7回复
    • 邵振韦⛑LV8幼儿园
      4楼
      菲海警侵登仙宾礁沙洲 中方驱离📰
      2024/06/16   来自金华
      8回复
    • 窦韦聪LV2大学三年级
      5楼
      杭州行散记(四)🕘
      2024/06/16   来自枣庄
      9回复
    • 许素勇👍🔫LV0大学三年级
      6楼
      大江东|改革为动力,勇当先行者——这场座谈会开在温州别具深意⚣
      2024/06/16   来自平顶山
      6回复
    • 聂震芸LV4大学四年级
      7楼
      骑公路自行车适合在我国市区通勤吗?🦑
      2024/06/16   来自晋中
      回复
    你的热评
    游客
    发表评论
    最热圈子
    • #魏后凯:推进资本进入乡村振兴,要采取激励加负面清单制#

      符天颖

      0
    • #宝可梦系列电影亮相上海国际电影节,光影梦时光演绎陪伴与感动#

      莫楠涛

      9
    • #云南安宁市报告1例本土确诊 西双版纳传播链条已关联2省3地#

      别婉堂

      5
    • #学校放春假,有何不可?

      郎锦馨

      9
    热点推荐

    安装应用

    随时随地关注049.ONE

    Sitemap
    安全检测